脂肪肝」是如何形成
所謂「脂肪肝」並非如一般人的想像中認為,肝臟外面被一層脂肪組織所包覆,而是指在肝細胞組織切片中,發現其中肝細胞質被大小不等的脂肪顆粒所佔據,而脂肪顆粒所佔據的面積,就決定著脂肪肝的嚴重性。以病理學的觀點來說,假若脂肪顆粒所佔據的面積,達到所有肝細胞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者,便可診斷為「脂肪肝」。
「脂肪肝」可分為酒精性及非酒精性兩種。
「酒精性脂肪肝」是由於攝取過量酒精所引致,而「非酒精性脂肪肝」則與「代謝綜合症」有關。「代謝綜合症」包括中央肥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三酸甘油脂過高、高血壓和高血糖五項因素;若患有以上任何三項,便會被診斷為「代謝綜合症」患者。中文大學早前進行了一項研究,發現「代謝綜合症」與「脂肪肝」兩種疾病會互相增加彼此患病的風險及嚴重性。
形成「脂肪肝」需要經過脂肪化及脂肪性肝炎兩個階段,前者是指脂肪酸在肝細胞內積聚;後者則指由脂肪化所引起的肝臟發炎。「脂肪肝」患者一般沒有明顯病徵,只有少數患者會有消化不良、全身乏力或疲倦等症狀,八成的「脂肪肝」患者,不但沒有特異的症狀,肝功能檢查也都在正常範圍之內。而大部分被告知罹患上「脂肪肝」的病患者,多是經由腹部超音波掃描而得到確診,少部分則在施行剖腹手術時,才意外地被外科醫師發現。
「脂肪肝」是一個沉默的肝病。近期研究還顯示,「脂肪肝」能演變成肝纖維化、肝硬化及肝癌 。
「脂肪肝」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節制飲食,控制體重,注意熱量分配,避免過飽,最好少量多餐,如每日吃四至五餐。而人體需要的三大營養素的百分比,應以蛋白質佔 13% - 15%,脂肪佔 20%以下,碳水化合物佔 65% - 70%為宜。如有血脂異常,則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均應相對減少。因此,「脂肪肝」患者不需要過度憂慮,只要對症治療,「脂肪肝」也有痊癒的一天。若懷疑自己是否罹患「脂肪肝」,則不妨要求肝膽專科醫師安排一次快速便利而準確的腹部超音波掃描檢查,便立刻可以確定知曉。
經常大魚大肉,導致血糖、血壓及血脂等飆升,原來可引發肝病。
有肝臟科醫生指,市民普遍比較注意血壓過高、血糖及膽固醇超標等健康問題,對於「非酒精性脂肪肝」卻缺乏認識,不少人誤會此病是由肝炎或吸煙致病,未有從糾正生活及飲食習慣預防,嚴重「脂肪肝」可惡化至肝硬化或肝癌,切勿掉以輕心。
患上此病的高風險因素包括:中央肥胖(男性腰圍超過35吋,女性超過31吋)、 血壓、血糖、三酸甘油脂過高、高密度膽固醇過低等,日本及東南亞地區的患病人數近10年增加近兩倍,而港人的飲食習慣漸趨西化及缺乏運動,均會增加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患者且有年輕化迹象。
當血中游離脂肪酸過多,或肝內脂肪酸合成增加,氧化減少等因素皆會引起肝內脂肪酸堆積,肝內脂肪酸會轉化成三酸甘油酯和蛋白質結合而成為非常低密度脂蛋白,將肝內脂肪帶出;若蛋白質缺乏而導致肝內脂肪堆積,就會形成「脂肪肝」。
何種人易有「脂肪肝」:
1. 長期高膽固醇飲食、肥胖、糖尿病控制不良;
2. 高血脂或長期蛋白質缺乏;
3. 酗酒。
不少用家喝了7+ 后脂肪肝消失。
nanhiach2010@gmail.com
Donna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